2013年下半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实际上将会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大区,这个大区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这个开创性的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最终将带来整个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和亚洲的共荣。
大连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带的交汇处,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重要的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东北亚国际经济圈的中心。大连在整个东北地区、东北亚地区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使其无疑能够发挥“排头兵”作用。因此将大连纳入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分北线、中线、南线三大战略走向。北线从中国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走向中东欧(波罗的海),现有以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主干道的亚欧大陆桥。大连是西伯利亚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在构筑腹地物流通道、牵动陆桥经济带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连经满洲里至俄罗斯的国际过境运输班列,将铁水联运直接延伸到欧洲国家,改变了中、日、韩与俄罗斯和欧洲之间,货物运输主要采用海运绕行或经俄罗斯东方港进出大陆桥的路径,大幅降低货物运输的时限和成本。以大连为上岸港,把我国大陆、香港、日本、东南亚各国供俄罗斯和西北欧的货物,经哈大铁路、滨洲铁路,由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内蒙古的满洲里出境,沿西伯利亚大铁路,经俄罗斯的莫斯科到俄边境城市布列斯特分流,再经波兰的华沙、德国的柏林、到荷兰的鹿特丹港。
二、海上丝绸之路
大连承当“北方海上丝绸之路”通往东北亚的大门和枢纽,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连地处东北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是对外开放的龙头。龙头必须依托港口,大连港绝不只是大连和辽宁的港口,整个东北的港口,也是东北亚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最便捷的海上门户之一。大连依港建市,以港兴市,水深港阔,不淤不冻,拥有1000多公里的宜港岸线,世界一流的3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原油码头、可靠泊1.4万标箱集装箱船舶的集装箱码头,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达到96个,具有国际水准,形成了适应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求的现代化港口体系。目前,大连港拥有近洋航线70条、内贸航线21条、远洋干线14条,航线网络覆盖了欧洲、地中海、黑海、美西、南美东、中东、澳新、东非、西非等全球主要贸易区域,集装箱中转已实现黄渤两海“全覆盖”。2013年,大连口岸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稳居世界港口前十名;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01.5万标箱,在全球港口中位居第13位;社会物流总额实现2.31万亿元,现代物流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0.4%。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近日表示,包括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在内的三部委正在抓紧编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在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时,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何建中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铁水联运三个通道建设和上海等五大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其中一个通道即为大连港到东北满洲里,而五大国际航运中心也包括大连,这为大连参加“一带一路”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鉴此,我们认为大连也当结合其自身优势,尽快着手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发挥东北及东北亚地区的龙头作用,不遗余力地为此宏伟战略构想的实现履行其应尽的义务。我们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将“一带一路”建设与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有效融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会议指出,推进东北经济发展一定要做强装备制造业,推动“东北装备”走向世界;同时指出面向东北亚要加强开放平台建设,以沿海经济带和沿边口岸带动开放。大连在整个东北地区区位优势和开放优势最为突出。且大连东向与日本、韩国、朝鲜遥遥相望;西向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方起点;拥有东北最大的外贸口岸和物流平台;保税区有大窑湾港区、临港产业区及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两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连要继续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龙头,同时积极争取将大连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两个项目有效融合,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
第二,夯实港口软硬件设施。
推动辽宁省内港口资源整合,成立辽宁港口集团,优化分工和腹地,形成以大连港、营口港为主要港口,锦州港、丹东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葫芦岛港、盘锦港为一般港口的港口集群格局。加强港港合作、陆港合作、港航合作。统筹铁水联运共同发展,以路上丝绸之路向东延伸、海上丝绸之路向北延伸,在大连形成海路交汇点,打通“新亚欧大陆桥”。汇聚东北亚、东北、环渤海空港资源,把大连空港建设成为干支线枢纽型空港。同时,优化口岸服务环境,不断提高通关效率。优化通关流程,创新监管模式,完善口岸“一条龙”服务工作机制,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通关模式,加快构建口岸电子商务模式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绿色通道,使大连口岸成为我国通关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低的口岸。
第三,强化临港经济的辐射作用,加快培育陆桥经济带。
依托临港临海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船舶制造以及日用消费品、食品加工等产业。并通过产业转移,牵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哈大经济带产业优化升级,促进陆桥经济带快速崛起。面向日、韩、俄、蒙和东北三省、内蒙东部地区,积极发展能源资源加工、整机组装生产和保税仓储业务,使大连成为东北亚资源性商品集散中心。特别是加快中俄、中欧之间在能源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农业、轻工业、科技等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第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跨境电商将带动更多的进出口企业和物流企业汇集在大连,而大连又拥有东北地区开放层次最高、政策功能最全的保税区,有利于推动大连成为国际商品集散中心和物流枢纽。同时大连作为跨境子商务资金的汇集地和支付结算中心,也有助于大连在国际金融结算中心层面的建设。以跨境电商同时带动商品集散、物流枢纽和金融中心建设,以一带三,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推进大通道建设。
一方面建议积极争取渤海海峡跨海隧道项目的启动。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打通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106公里的渤海海峡,将使环渤海由原来的C形环绕运输变为I形直达运输,使渤海经济圈与胶东及长三角经济圈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在21世纪重振丝绸之路的构想下,我们建议将大连至满洲里的高铁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尽早启动实施。大连作为东北亚国家的枢纽,若在铁水联运的基础上,以高铁与内蒙古相接,进而贯通中俄贸易通道,对“一带一路”建设和东北振兴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六,探索设立中国(大连)自由贸易园区。
东北亚是世界经济大国集中分布的区域之一,大连是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探索设立中国(大连)自由贸易园区一方面有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抢占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制高点,有效扩大整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另一方面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可以加速日、韩、俄等国家货物、资金和技术的流入,对东北亚的经贸合作深度整合发挥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15-2017 HaiRunLai.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5014156号